中醫說肥胖:肥胖與痰濕、氣虛_無極4測速
關於“中醫說肥胖:肥胖與痰濕、氣虛”的相關知識,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了如下內容,希望可以幫助到您。
一、朱丹溪《丹溪心法》
“肥白人多痰。肥人氣虛生寒,寒生濕,濕生痰,故肥人多寒濕。肥人濕多,肥人宜二陳湯加參、芪、歸、術、銀花、連翹等類治之”。
元朝醫家朱丹溪首次提出“肥人多痰”、“肥人濕多”、“肥人多氣虛”的理論,即痰、濕、虛是肥胖症的最主要病機,為後世肥胖症的治則開創了先河。
由於形體過於豐盛,全身四肢百骸內臟器官多處於氣虛狀態,以致身體笨重,行動遲緩,動輒氣促。
氣虛不能運化、輸布水液,則易生水濕痰飲,導致肥人多痰濕。根據其理論觀點,朱氏提出用二陳湯加味來治療本病。
後世醫家傅青主進一步指出婦人更易患肥胖,原因就是痰濕停積日久、有助膏脂的形成,與其“恣食厚味”有關。
二、陳士鐸《石室秘錄》
《石室秘錄·論氣虛多痰》:“肥人多痰,乃氣虛也,虛則氣不能運化,故痰生之。”
清朝醫家陳士鐸立足於朱丹溪的“肥人多痰”的觀點,進一步指出,肥胖多痰的根本原因是氣虛。
主要是脾氣虧虛,不能運化水谷,導致痰濕內生,濕濁積聚,促使血中脂質增加。
而同時代另一醫家何夢瑤則在《醫碥》中提出“肥人氣滯必挾痰”,主張用二陳湯加枳殼、香附,重者加蒼朮、白芥子,來治療本病。
三、恭弘=叶 恭弘天士《臨證指南醫案》
“濕從內生,必其人膏粱酒醴過度,或嗜飲茶湯太多,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膩之物。其人面白而肥,肌肉柔軟”。
清朝醫家恭弘=叶 恭弘天士詳細闡述“肥胖多濕”理論,提出內濕產生的三個主要因素,認為過食膏粱甜膩、厚味肥甘、酒醴湯茶、生冷瓜果,均可導致精微物質過剩,化為脂液而引起肥胖。
其中,飲食不節是肥胖形成的重要原因。
以上就是“中醫說肥胖:肥胖與痰濕、氣虛”的全部內容了,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,就趕快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參考吧!